“环球时报社评: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外界无需担心”
中国制定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内向性比其外向性对中国人来说更为突出。 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承诺,对中国人民来说,它首先意味着许多处理民生问题的能力的集合。 想象一下现代化强国的样子。 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就像今天的先进社会。
当然中国需要国防和现代,但对中国来说国防现代化的主要意义是确保我们现代化进程的平静,不会让中国在途中被当做肥羊宰杀。 以中原文明为中心迅速发展的中华文明有深厚的防御心理,积极防御是这种心理向外突破的边界,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从未制定过真正意义上的远征计划。
中国的历史是文明的融合史,包容性是中国文明五千年生命力不间断延续的源泉。 人类大国政治要想摆脱修昔底德的陷阱,最终可能不得不从中国文明的这种包容性中寻找答案。 中美形成了惊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量,但当时美苏几乎是隔绝的。 不仅有全球化的原因,这也是中国文明包容性的胜利。
请观察。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公开敌对国家的大国,这也值得正视。
中国的gdp已经占美国的60%,但中国整体上是温和谨慎的大国。 中国的重大外交,作为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视合作,同时开放。 在中国最受争议的南海建设岛屿也不是夺取菲越现在控制的岛礁,而是扩张到自己本来控制的岛礁上。 中国一般会划一条不冲突的安全线,不让游戏具有极限性质。
中国的体制实际上极大地抑制了民族主义,鼓励而不是放任。 极端民族主义的呼声在中国受到限制,中国不喜欢过于激进的主张给内部带来煽动,给外部带来刺激。
对于周边领土争议,中国不存在明显不断加强的军事力量夺取全部争议领土的计划,中国和相关国家强调自己的主权,但区域内的大现实是维持现状,这种状态也是大家实际接受的。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非常诚实,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某些争端加剧,不影响中国和相关国家的整体关系。
虽然中国的力量在不断增加,但其现实结果是,中国与各国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相互防范也在逐渐上升,但避免这种上升带来极端后果的管制措施也在加强。 北京一直对增加各国和自己的互信抱有积极的态度。
如果现在gdp排名第二,同时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不是中国而是印度,会发生什么?
确实,印度在国际上比中国要高调一些,摩擦和冲突越来越多,更尖锐的可能性很高。 印度洋将真正印度化。 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吞并了主权国家锡金,此前一直严格控制不丹,限制尼泊尔的外交自由。 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如果印度现在像中国一样强大,在中印边境可能会采取比洞朗危机更冒险的行动,在克什米尔可能会对巴基斯坦更强硬。 不仅是印度,其他大国在中国今天的位置上也很少忍耐。
西方和中国的意识形态冲突消耗了中国很多能源,大大增加了中国内部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治理国家,不引发重大危机是中国治理的长期挑战。 中华文明举世瞩目,我们不羡慕外部世界的风景。 我们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友爱万邦。
西方应重视中国和字头哲学,根据事实判断中国和平快速发展的意愿,不要严重挑衅中国。 西方特别是美国与中国包容交往是21世纪成为和平、繁荣世纪的生命线。
免责声明:洞察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工作人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