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平均每年减贫一千三百多万人 脱贫攻坚不松劲”
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点对点扶贫,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时间扶贫计划,探索了适合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 70年,我们为什么会取得历史性的巨大成果? 贫困地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战胜贫困攻防战,下一步该如何发力? 记者采访了业界专家。
制度特点与扶贫模式共同创造扶贫奇迹
按照现行标准,1978年底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达到97.5%,农村贫困人口7.7亿,但截至年底只有1660万人摆脱了贫困。 这6年间,农村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少1300多万人。 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规模和速度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减贫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许多海外专家感叹中国为什么会这样做。
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南方减贫快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洪绍华认为,让广大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成为党和国家的施政目标,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成大事的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级书记抓住扶贫,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 特定领域的扶贫、领域的扶贫、社会扶贫,举国上下展开了巨大的攻防。 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赶到扶贫第一线,与贫困群众进行了合作。 制度供给强大,统一各种资源,迅速投入最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国务院扶贫与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说。
与时俱进,依靠科学的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是以提高瞄准精度为核心,更加科学有效的扶贫模式。 社会科学院农村快速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 以就业扶贫为例,全年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59万人,即77万档案卡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
贫困阶层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地区差距缩小
过去我国面临着普遍的贫困。 目前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腰包越来越鼓了。 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为年的1.99倍,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
加快短板的补充。 截至年底,贫困地区通电的自然村已接近全部覆盖面; 电话、有线电视信号、宽带畅通的自然村比例分别达到99.2%、88.1%、81.9%。
保障网越织越密。 年,贫困地区居住在钢筋混凝土室或砖混材料室的农户比例为67.4%; 贫困地区农村拥有合法医生或卫生人员的行政村比例为92.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进了东西部地区的扶贫合作,区域性减贫成效显著。 贫困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差距是由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 汪三贵说,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尽量缩小差距,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提高经济活动效率,降低流通价格,改善公共服务。
缩小地区差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魏后凯表示,确保贫困地区的快速发展和更高的增长率是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差距的前提条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制度创新,搞活贫困地区的各类资源,使潜在资源特征成为现实经济的特征。
必须形成可持续的长期机制,防止重返贫困
今年是战胜贫困攻防战的关键一年。 从表面上看,三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从点来看,深贫困地区仍然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你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魏后凯表示,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的深贫困地区,而且大部分由于病因尚存而陷入贫困,是劳动力不足的特殊困难群体,难以摆脱贫困。 要聚焦深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加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妥善处理目前的问题,还必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李小云认为,需要能够比较有效地驱动的制度保障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扶贫产业的支撑。
魏后凯指出,要真正稳定脱贫,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迅速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人口再次脱贫。
如何控制增长,如何防止复苏,不仅是目前需要克服的难点,也是年后必须长期应对的难题。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处理后,减贫需要从扶贫向扶贫转型。 洪绍华表示,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扶贫工作仍需继续努力,一点也不能松劲。
汪三贵表示,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处理后,扶贫开发的要点应转向进一步缩小地区和人们在收入、费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 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相对贫困人口陷入绝对贫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原题:连续6年每年减少300万人以上的贫困,摆脱贫困,克服困难
值班主任:李欢
心灵鸡汤:
免责声明:东方报业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工作人员将予以删除。